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国人民

2023-07-12 09:35:04   来源:光明网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作者:何树全(上海大学经济学院)

7月4日,习近平主席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并发表《牢记初心使命 坚持团结协作 实现更大发展》的重要讲话,高度总结了人类命运共同体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过程中的发展经验。10年前,我国应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而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同和支持,并付诸行动。10年后的今天,面对世界变乱交织,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习近平主席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提出的五点建议,强调“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追求”,“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国人民”,为世界经济与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

加强全球发展合作。2021年9月,我国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呼吁将发展置于全球宏观政策框架的突出位置,加快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共同推动全球发展迈向平衡协调包容新阶段。我国创立“全球发展倡议之友小组”,以切实行动推进倡议落实;在2022年6月举办的全球发展高层对话会,我国进一步提出共创普惠平衡、协调包容、合作共赢、共同繁荣的发展格局,就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宣布一系列务实举措,推动全球发展倡议进入务实合作新阶段。截至目前,2022年6月发布的《全球发展高层对话会成果清单》中的32项务实举措已有一半实施完成或取得早期成果,许多发展中国家已从中切实受益。

反对 “筑墙设垒”“脱钩断链”,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10年来,欧美等西方国家不断人为地“筑墙设垒”、强推“脱钩断链”,而我国则是持续“拆墙去垒”“挂钩补链”,始终不渝地坚持经济全球化正确方向,坚持开放的区域主义,承担起保障供应链韧性的重要使命,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方向发展。2022年以来,面对世纪疫情和局部地区冲突,全球及亚太产业链供应链畅通遭遇冲击。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推动世界经济走稳走实,是世界各国共同的愿望和利益所在。我国着眼增强供应链韧性,促进劳动力、资本等生产要素的跨境流动,有序恢复和增加国际客运航班,便利跨国公司、外商投资企业高管、技术人员及其家属出入境,稳妥推动跨境务工和商贸活动,进一步扩大了外资流入,稳定了外商投资规模,提高了利用外资质量,更好发挥利用了外资在促进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更深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积极作用。同时,我国还积极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推动商签高标准自贸协定。自2013年设立第一个自贸试验区以来,我国已设立21个自贸试验区和海南自由贸易港,为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机制性保障,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我国已同26个国家和地区签署19个自贸协定,与自贸伙伴的贸易额占外贸总额的35%左右;我国与各方共同努力,高质量实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有力推动亚太区域经济合作并积极推动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等高标准经贸协议……丰富和拓展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内涵外延,为人类携手应对重大危机和全球性挑战提供中国方案,汇聚共识与合力。

扩大本币结算份额。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深化了2022年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上提出的“落实好成员国扩大本币结算份额路线图,加强本币跨境支付结算体系建设,推动建立本组织开发银行,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倡议,提出“扩大本组织国家本币结算份额,推动建立本组织开发银行”。多国领导人响应习近平主席的讲话,纷纷提议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之间实施本币相互结算,成立上海合作组织开发银行和开发基金为实施重大项目提供资金支持。近年来,人民币跨境支付功能持续提升。2023年2月人民币国际支付份额约为2.19%,排名美元、欧元、英镑和日元之后,成为第五大国际支付货币。截至2023年初,中国人民银行先后与40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签署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总金额超过4万亿元。中国人民银行持续扩展境外人民币清算行安排,已授权29个国家和地区的31家人民币清算行展业,业务覆盖全球主要国际金融中心。2023年,我国与巴西签署了建立人民币清算安排的合作备忘录,与阿根廷扩大货币互换协议。越来越多的国家使用人民币来做结算和贸易支付,正是人民币走向国际化的重要一步。

发挥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等平台的机制作用。2018年6月,习近平主席在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上宣布,中国政府支持在青岛建设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示范区以开放凝聚“上合力量”,以项目为引擎,加速推动国际物流、现代贸易、双向投资合作、商旅文化交流、海洋合作等“五大中心”建设。以国际物流为例,示范区已面向上海合作组织国家开通“上合快线”点对点班列,通达上海合作组织和“一带一路”沿线20个国家、49个城市,为地方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我国与上海合作组织国家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互联互通和贸易增长注入强劲动力;2019年6月,习近平主席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九次会议上倡议,中方愿在陕西省设立上海合作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2020年10月,上海合作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成立。基地聚焦国际交流合作,框架体系日益完善,先后组建现代农业发展研究院、国际联合实验室、上合国家农学高校联盟等10多个交流合作平台;在习近平主席亲自倡议下,2022年6月,上海合作组织青年科技创新论坛在深圳开幕,相关高校、机构和企业,以及青年科学家、青年创业者、青年组织代表等,就健康、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绿色、减贫等重要议题进行深入交流,有力推动了上海合作组织相关领域合作以及各国青年友好交流。可以说,在“上海精神”指引下,上海合作组织走出一条结伴而不结盟、对话而不对抗的国际组织发展新道路。伊朗的正式加入,白俄罗斯加入上海合作组织义务备忘录的签署,彰显出“上合大家庭”的生机活力,扩大了上海合作组织的“朋友圈”。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我们要更好利用好和发挥好上述这些平台的机制作用,把互利合作“蛋糕”做大,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国人民,实现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来源:光明网-学术频道

标签: